刘文飞教授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724年,是俄罗斯联邦最高学术机构和最大的科研实体,其致力于自然、技术、人文、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本次入选的外籍院士名单包括来自中国、阿塞拜疆、匈牙利、美国、意大利等国共39位
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724年,是俄罗斯联邦最高学术机构和最大的科研实体,其致力于自然、技术、人文、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本次入选的外籍院士名单包括来自中国、阿塞拜疆、匈牙利、美国、意大利等国共39位
2025年5月28日,西湖大学孙立成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Interlayer-bonded Ni/MoO2electrocatalyst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
当世界步入2025年,艺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打破媒介、文化与思想的藩篱。新一代艺术巨匠不再局限于画布或雕塑台,他们游走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用算法生成诗意,以生态议题重构美学,甚至将神经元脉冲转化为视觉震撼。这是一个艺术与科技共舞的时代,也是个体表达与集体记忆激烈
院士 艺术巨匠 academician 王京华 王京华院士 2025-06-05 19:01 10
长期从事多学科交叉的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和空间信息智能感知的理论、方法与装备研究,推动精密工程测量从“静态到动态”“离散到连续”“人工到智能”的转变,促进了测量学科的创新发展。
我用钥匙打开门时,屋里静悄悄的,只有落地钟的滴答声在空荡的客厅里回响。
2025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教授再次向昆山市慈善总会捐赠30万元人民币。这是他自2022年以来的"第四捐",四年累计捐赠金额达120万元,全部用于资助昆山家庭困难学生和支持当地教育事业发展。
1959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刊发报道《竞赛还没有结束》,讲述了本溪第一钢铁厂一号高炉积极竞争、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的故事。李依依那时只有26岁,是一号高炉的工长。
2025年6月1日,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杨玉嫒作为第一作者,宋宝安院士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中科院一区TOP,Impact Factor = 11.4,CiteScore =
作为我国大豆科技界唯一的院士,他60余载躬耕在大豆遗传育种研究第一线,秉持“中国不能再落后了”的信念,创新育种技术,大幅度提高大豆育种效率;他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东北、黄淮海和南方3个大豆产区建立育种研发基地,探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法:他始终坚守
当然,这里需要率先说明一下,那就是这个第二地球并不是很多人说的“火星”,这些年人类将火星作为“第二地球”,不断进行科学突破,希望未来可以移居火星,实现“第二地球”的移民,但是这一次发现并不是火星,而是一颗新的天体。
5月31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国儿童中心联合抖音推出“院士爷爷陪你快乐过六一”趣味科普直播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与平台科普创作者@难晴雨、@模型师老原儿、@哈喽王叔跨界合作,通过化学实验、生物仿生手工、月球车拼装等趣味互动
近日,国际植物免疫学领域著名学者、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5年沃尔夫农业奖获得者Jonathan D.G. Jones教授应邀访问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并被授予南京农业大学荣誉教授称号。
有机余辉材料因其独特的发光性能和多样化的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近年来,开发持久、高效、全色余辉体系以及探索简单材料加工策略以拓展新应用仍然是这一领域的挑战。
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郑州,自幼成长于一个兼具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的家庭。祖父施平是名老战士,祖母杨琳是浙江大学高材生。父母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扎根河南,甘于奉献。父亲给他取名“一公”,寓意“一心为公”,希望他将来忠诚正直,不随波逐流。这个
2024年7月1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撤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Mark J Smyth等人于2017年6月30日发表题为“NK cell heparanase controls tumor inv
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加速推动锂需求激增。膜分离技术以低能耗和环保优势,有望实现高效绿色海水提锂。近年来,离子分离膜的研发虽进展显著,但稳定性、规模化及锂选择性方面仍有待提升。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邢卫红教授、仲兆祥教授和刘泽贤教授与蒙纳士大学王焕
阅读是童年最温暖的光——它能让文字化作翅膀,载着好奇心穿越时空;让科学成为钥匙,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让画笔变成魔法,在欢笑中勾勒成长的模样。
谈到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的顶尖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无疑是该领域最高学术荣誉的象征。要评选“十大”颇具主观性,但以下列出的院士均在各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里程碑式的贡献,对中国信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份名单并非严格排名,而是代表性人物(
5月31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国儿童中心联合抖音推出 “院士爷爷陪你快乐过六一”趣味科普直播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与平台科普创作者 @难晴雨、@模型师老原儿、@哈喽王叔 跨界合作,通过化学实验、生物仿生手工、月球车拼装等趣
谯仕彦院士表示,工作站将围绕产业发展痛点,构建从研发到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重点突破功能性饲料高效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助力阆中打造“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样板,用科技力量推动四川农业现代化进程。